据日媒报道,日产汽车发表将于2022年在中国汽车的销售将比17年增长7成达到260万辆,领头的将是电动汽车(EV)等电动车。9月份在中国投入日产品牌的首款EV,另外2019年末销售EV4款车型将引领市场。从中国政府的电动汽车普及政策扩大产量来看,也将慢慢转向对品质和性能问题的重视。提高品牌能力和电动汽车的魅力,不仅是日产,将会是所有日系制造商的共同课题。
日产的管理委员会主席CPO穆诺兹强调“这会是一个很大的赌注,但将利用这款车取得在中国的领导力”。
这款汽车就是9月份在中国销售的EV“轩逸”。在日产中国最量贩车型“sylphy”中,运用了EV“leaf”系统。CPO穆诺兹表示“采用了两辆车的精选”,是一款自信的产品。
日产计划于到2022年为止投入20款电动车型,在同年将占全部销售台数的比例提高到3成。电动车指的是利用EV和引擎发电使马达驱动独立“e动力”的汽车。目前对于打头阵的“轩逸”抱有很大的期望。
中国以政府主导推动EV和插电式混动汽车(PHV)的“新能源汽车(NEV)”的普及扩大。以补助金和牌照发行待遇等优势,2017年的销售量相比上一年增长1.5倍达到80万辆,政府公布将于2020年达到200万辆的销售目标。
备受瞩目的是中国政府转换NEV普及政策,18年的补助金要求相比17年减少了续航距离较短的车型补助金。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的副调查高柿松之介表示“需要从扩销补助蜜糖中,转到鞭策品质要求方面上”。
政策的转换对市场的影响将会很大,2017年EV销售占有率首位的北京汽车“EC系列”在2018年销售持续低迷。续航距离仅有150公里(一次充电),补助金减少也是销量减少的一个问题。
CPO穆诺兹指出“今后产品的魅力将成为重要的差异化要素”,所以将轩逸的续航距离达到足以远行的338公里。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的副调查高柿松之介认为“以补助金支撑起来的市场正在朝健全方向发展”,看重品质和性能的日本车将会是一大市场。
目前中国品牌车的品质在急速改善中,据中国JD-POWER调查公司了解到,中国品牌车的故障数量在07年与世界品牌相比超过8成,但在17年已缩小到1成。
要保持优势需要在品质和性能上加α。CPO穆诺兹强调“日产电动汽车拥有非常优秀的转矩性能和驾驶时的乐趣等优势”,注重提高品牌能力。本田在18年内,丰田汽车在20年计划投入自己公司开发的EV,可看出目前日系电动汽车相继投入。打头阵的日产是否能够提高存在感,将影响到今后日系制造商在中国的电动汽车销售的将来。
*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日本通立场
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,并经日本通编辑。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,并请附上出处(日本通)及本页链接。
参与讨论